比干为为中国历史以死谏君的忠臣,称为“天下第一仁”。周武王为其封墓,北魏孝文帝因感念其中心而建庙。现存留的建筑群为明代弘治7年重建。比干庙是重要的庙墓合一的建筑群,是中国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庙,称为“天下第一庙”。比干庙庙宇宏敞,古朴壮观。整个庙宇的主体建筑由神道、照壁、山门、二门、碑廊、木坊、配殿、大殿等组成,总建筑面积达4。7万平方米。比干庙内保存着很多有着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,其书法、雕刻、建筑风格都有很高的品位和历史价值。
比干庙是1996年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现已构成集墓葬、庙宇、珍贵历史文物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。比干墓为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,墓葬以其历史悠久、布局完整、规模宏大、文化积淀丰富等特点,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,称为“天下第一墓”。比干庙内碑碣林立,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剑刻碑到清朝乾隆亲书御碑,共64通,几乎含盖了我国历史上所有朝代。孔子剑刻“殷比干墓”碑,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孔子真迹,被誉为“天下第一碑”,北孝文帝的《皇帝吊殷比干墓文》相传为南北朝著名书法家崔浩书,为魏碑精品之上。清乾隆御书的《过殷太师墓有作》为端正的楷书,笔韵严整雍容,华丽端庄,有帝王之风。碑廊左侧第四通石碑,为清朝刘希龙所写的行书“三代孤忠”四个大字,气势磅礴,端庄得体。碑中精品还有唐太宗的《封殷太师比干诏》、《祭殷太师比干文》,元朝刘敏中的《赦修比干墓碑》等。这些都是举世名碑,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丰富宝库。庙内的特色植物开心柏、板柏、没心菜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。
比干庙创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(494年),庙宇遭到战火和自然的破坏,几经修葺,已非原来面目。从比干庙的历史沿革看,自周武王封墓,魏孝文帝建庙,唐太宗下诏封谥,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,清高宗祭文题诗,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。历代帝王尊崇忠烈,毕恭毕敬,把比干称为“三代孤忠”、“亘古忠臣”。郭沫若同志两次来比干庙瞻谒,历史学家稽文甫早年在汲县德北街高等学堂讲学,多次率师生到比干庙给师生讲比干事迹。1918—1921年范文澜同志在汲县中学执教期间,曾多次到比干庙瞻谒和研究历史文物。1947年4月刘邓大军第一次解放汲县时,刘伯承将军亲临比干庙视察。现存比干庙建筑,为明代弘治七年(1494年)明寿宗皇帝重建。比干庙坐北向南,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,有大殿、拜殿、影殿、山门、二门、三门、石坊、碑廊等。庙宇宏敞,建筑巍峨,古朴壮观。庙有护墙环卫,周围柏林茂密。走近比干庙,登上山门石阶,即看到殿堂楼阁,鳞次栉比。静穆的红墙,苍翠的松柏,气势磅礴。仰观山门对面,巍然矗立的琉璃影壁,影壁正中由二十四块方砖烧制而成的绿色琉璃花卉,构图精巧,色彩绚烂。绕过影壁,两尊威严高大的石狮,立于庙前。过了头门,跨入二门,只见两旁石碑林立。细心浏览,大都出于历代帝王将相官吏和著名诗人学士的手笔。最著名的是北魏孝文帝的《吊比干文》碑,为魏碑中的佳品,素与洛阳龙门二十品齐名,世传为南北朝著名书法家崔浩所书。另一通是唐太宗的《贞观碑》,又高又大,气势轩昂,铭载唐太宗追封比干为“太师”,谥“忠烈公”的诏文及“祭比干文”。二门过庭,有一通草书“题壁诗”刻石,苍劲深厚,势若游龙。 顺庙中心甬道前进,穿过三门,便是比干庙大殿,是一座古老的九脊殿,掩映在松柏交柯的浓荫丛中,红黄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金光灿灿,异彩夺目。殿内原有佛阁一间,内置高达4米的比干塑像,神态庄重,气势昂然。佛阁两侧是“四大金刚”的塑像。殿的顶板和四壁,画有百鸟飞翔,百花争艳,百兽追逐的彩色壁画。正殿前,有巍峨的拜殿,上额“殷太师庙正殿”,该殿内有一口重750公斤的大铁钟,系明代之物,钟上铸有一首诗曰:
钟声音彻梵王宫,
下通地府震幽灵。
西送金乌天边去,
急催东方玉兔升,
觅求吉祥拜李耳。
比干为世界林氏之太祖。卫辉比干庙,天下林氏根。卫辉市委、市政府从1993年开始,每年举办比干诞辰纪念会,国内外林姓子女纷纷前来卫辉朝拜谒祖,比干庙已成为海内外比干后裔祭谒的圣地。公元1917年和1934年,林森曾两次派代表来卫辉祭谒,拟大规模重新修建,创建“国粹大学”,弘扬比干“民本清议,士致于道”的佳说。河南省政府1963年列入第一批重点文保单位,1996年列入了国家文物保护单位。从1993年以来,卫辉市连续举办了比干诞辰3085年和3090年纪念活动,先后有26个国家和地区60多个团体,数万名林氏后裔和国内外游客在卫辉寻根问祖、旅游观光.
来源:http://www.bigan.cn/jiapu/lin_5.html – 更多资料请登陆林氏论坛:http://lin.bigan.cn/
上一个:林氏论坛日记:疑遭删除,原因不详
下一个:林氏起源:林姓始祖林坚,比干后裔